
前言
为了利益不择手段!
郑州机场的安检员怎么也想不到,眼前这个中年人,行李箱里竟藏着能要命的国家机密。
这家伙可是咱们国家电磁炮领域的顶尖专家,但3年里向美国售卖20条情报,致使我国损失惨重!
作者-山
天啊,泄露了什么
20条机密,全军覆没。
你敢信吗?张建革这家伙居然把我国电磁炮的核心参数全卖了。不是那种无关痛痒的边边角角,而是真正的杀手锏技术。
展开剩余91%咱们先说说电磁炮到底有多重要。这玩意儿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道具,而是真正能改变战争规则的超级武器。
传统火炮靠火药推进,射程有限,威力也就那样。电磁炮呢?完全不同。它用强大的电磁场把炮弹加速到几倍音速,射程能达到200公里,威力比常规炮弹大好几倍。
更关键的是,这种武器的弹道轨迹几乎无法预测。敌人的防御系统就像瞎子摸象,根本拦不住。想想看,如果咱们的军舰装上这种武器,那在海上就是移动的堡垒,谁敢招惹?
可张建革倒好,把这些年我们科研人员日夜攻关的成果,像卖白菜一样打包给了美国佬。据相关部门后来统计,他泄露的情报包括炮管轨道设计、储能系统参数、发射控制程序,甚至连实验数据都没落下。
损失有多大?这么说吧,我们在电磁炮领域苦心经营十几年建立起来的技术优势,被他一个人给毁了个干净。原本领先世界的项目,一夜之间变成了追赶者。那些年投入的数十亿资金,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,就这么打了水漂。
最要命的是,美国拿到这些情报后,很快就在电磁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人家公布的技术路线和我们的高度吻合,这不是巧合,这是赤裸裸的抄袭。
能搞到这些机密的人,得是什么来头?
曾经的天才少年
说起张建革这个名字,圈内人都得竖个大拇指。
这家伙从小就不是一般人。15岁的时候,别的孩子还在为中考发愁,他已经自学完了所有中学课程。16岁那年,以优异成绩考入某知名大学,成为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。你想想看,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,就已经坐在大学课堂里听高等数学了。
大学期间,这小子更是如鱼得水。本科、硕士阶段都专攻尖端科技领域,成绩始终稳居班级前三。同学们都管他叫"小神童",教授们对他也是另眼相看。毕业时,导师直接把他推荐到了713研究所,那可是被誉为"中国军事发展领航员"的地方。
进了研究所,张建革更是崭露头角。刚入职没多久,就带领团队让新装单管110毫米舰炮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。那时候,他经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,同事们都说他是个拼命三郎。
2009年,他在国际期刊发表的《美国的舰载电磁炮研究》一文,直接引发了西方科研界的震动。外国专家看了都得承认,这个中国年轻人的见解确实独到。凭借这些成就,张建革仅30多岁就晋升为高级工程师,成为单位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。
那时候的张建革,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。同事们羡慕他的天赋,领导器重他的能力,外界赞誉他的成就。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,他完全可能成为我国电磁炮技术的领军人物,甚至拿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不是梦。
可人生就是这么变幻莫测。谁能想到,这位众人眼中的"科研明星",会在几年后成为人人唾弃的叛国者?
这么优秀的人,咋就走到今天这一步?答案得从那次出国说起。
一步步掉进坑
2011年,单位给他争取了个出国访学的机会。张建革当时挺高兴,觉得能学到新东西。哪想到,这趟"学术之旅"竟成了他人生的滑铁卢。
刚到美国没多久,张建革就收到了一个学术研讨会的邀请。对搞科研的人来说,这种会再正常不过了。可他万万没想到,在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上,有个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。
这个人叫杰克,见面时笑得比阳光还灿烂。他自称是美国军方的科研顾问,对张建革在电磁炮方面的研究赞不绝口。两人从技术问题聊到行业发展,张建革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。
说实话,张建革当时还是挺单纯的。一个在国内实验室待了十几年的科研人员,哪里见过这种糖衣炮弹?杰克的话句句说到他心坎上,让他觉得自己的研究终于得到了国际认可。
接下来的套路,现在看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洗脑。杰克开始隔三差五地给张建革"送福利"。先是开着豪华轿车带他去周边旅游,那种前呼后拥的感觉让张建革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。然后又请他去高档餐厅吃饭,那些平时舍不得消费的美食,现在随便点。
张建革后来回忆说,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日子。走到哪里都有人奉承,想要什么都有人买单。他完全沉浸在这种被重视的感觉里,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。
直到有一天,杰克突然摊牌了。"我其实是为间谍机构工作的,"杰克直截了当地说,"希望你能跟我合作,给我提供中国的军工情报。"
张建革当时就懵了,脑袋里嗡嗡作响。他肯定清楚自己手里的情报意味着什么,一旦泄露,后果不堪设想。可杰克紧接着开出的条件让他动摇了:每小时200美元的兼职费,还帮他女儿解决出国留学和拿绿卡的问题。
这里得说一下张建革的软肋。他妻子早年病逝,独自抚养女儿,一直觉得亏欠孩子太多。现在有机会让女儿去美国读书,拿到绿卡,这对一个父亲来说,诱惑实在太大了。
面对3000美元的起始资金,以及每提供一份情报就能获得5000美元的承诺,张建革心里的防线慢慢垮了。那一刻,他可能想的不是背叛祖国,而是给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可张建革的事还不是最让人心寒的。
这样的人还有多少
除了张建革,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。
比如王丕宏和他妻子赵汝芹,这两口子以前都是我国某航空研究所的技术骨干。王丕宏还参与过国家重点涉密项目,按理说应该比谁都明白保密的重要性。可他们从1999年就开始偷偷谋划移民,伪造材料办护照,2002年带着孩子跑到国外,还入了外籍。
这两人在国外待了十几年,直到2017年回国探亲时才被抓个正着。法院最后以叛逃罪判了王丕宏三年,赵汝芹两年。你说气人不气人?
还有一个叫苗敬国的,以前在国防军工研究院工作,也是掌握国家秘密的人。2003年他带着家人擅自离境去了国外,2018年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,2019年因叛逃罪被判了两年有期徒刑。
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:都是科研专家,都是技术骨干,本来都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。可最后呢?都因为各种原因走上了歪路。
说白了,这些人的问题不在于智商不够,而在于初心不坚。当金钱、地位、孩子前途这些诱惑摆在面前时,他们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,忘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。
那连这些身处关键岗位的人都可能被策反,咱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防范呢?
实话实说,维护国家安全这事儿,真不是国家机关一家的事。咱们每个人都得长点心。
首先最重要的,是得有那份民族责任感。咱们得明白,国家安稳了,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才能好过。平时别轻易被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言论带偏,也别被境外势力画的"大饼"诱惑。
比如说有人跟你说"透露点内部消息能赚大钱",这时候就得想想,这事儿会不会害了国家,会不会毁了自己的家。毕竟,像张建革这样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。
除了有责任感,还得留个心眼,多关注身边的动静。要是发现有人老是打听部队、科研单位的事儿,或者跟外国人接触特别频繁、行为还挺神秘,这时候可别不当回事。正确的做法是赶紧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国家安全机关,或者直接拨打举报电话。
可能有人担心自己判断错了会惹麻烦,其实不用担心,相关部门会去核实情况,咱们只需要把看到的、听到的如实反映就行。
你觉得呢?面对这些无孔不入的境外势力,咱们普通人是该多长个心眼,还是说交给专业部门就行了?
结语
说实话,张建革这事儿让人挺心寒的。再牛的技术防线,也挡不住人心的动摇。当金钱和诱惑摆在面前,考验的不是你有多聪明,而是你还记不记得自己是中国人。
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科学家,用15年刑期换来的教训足够深刻。在科技博弈的战场上,真正的尖端武器不是电磁炮,而是科研工作者心中那道永不生锈的保密防线。
面对那些披着"学术交流"外衣的境外渗透,咱们每个人都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。别觉得自己力量小,有时候一个及时的举报,说不定就能阻止一起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。
发布于:河南省炒股配资理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